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大数据企业复工复产,在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指导下,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协会特开展“助力复工复产·政策送到心坎”惠企政策系列宣贯活动,助力企业稳步有序复工复产,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政策 03期
《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惠民补齐短板确保一季度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的若干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重点摘要
为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全面加快经济恢复发展,确保一季度稳步开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起草了《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惠民补齐短板确保一季度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的若干措施》(原文共计十五项重点内容):
1、巩固防控成果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规范到位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举一反三化解风险隐患,立行立改补齐短板弱项。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优化指挥流程,加快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设,全面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改善基层疾病防控设施设备条件,增加核酸检测点、移动核酸检测车、方舱实验室。按照24小时内完成全市全员检测的标准配备核酸检测能力。按照服务1500万人口的需求,建立疫情防控“预备役”队伍,提升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确保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加快建设“健康驿站”隔离观察点,按20间/万人比例储备隔离房间。着力推进全市卫生项目建设,构建省市共建共享、分级分层的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提升以“西安一码通”为代表的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强化西安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支持社(村)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助力复工复产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县、开发区各项转移支付力度。夯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以力争“防疫生产两不误”为目标,制定并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加快推进各类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建立派驻联络员制度,开展“企业直通车”服务,帮助企业协调人员返岗、原料供应、物资运输、疫情防控等问题,对相关事宜特事特办、即来即办。全力做好复工物资保障,将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物资运输及建设项目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渣土清运等纳入重点保供需求清单。对春节不停工的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且一季度建设成效明显的,给予一定补贴。
3、落实惠企政策
全力保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我省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对2021年度各项惠企资金,4月底前兑现拨付到位。对2022年度各项惠企政策,要加快兑现,以最快速度惠及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款。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缴纳确有困难的纳税人,依规减免2022年一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对承租市属、区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2022年一季度房租。对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廉租房的非国有企业或家庭(个人),免收2022年1月租金。对2022年一季度给予中小微企业房租、标准化厂房租金、物业费用减免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承租储备土地临时利用的中小企业,免收疫情防控期间土地租金。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气、用水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由企业补缴各项费用。对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无进出记录的滞留机动车给予停车收费减免。
4、加大金融支持
以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形成总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抗疫恢复发展基金,并采用政府奖补、贴息、劣后投资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成立基金,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多措并举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复工复产。引导各驻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2022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力争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不低于2021年。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争取省上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提供低成本资金,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再贴现票据设立“绿色通道”。将西安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基金规模提升至20亿元,拓展基金用途,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应急转贷资金服务。对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积极申报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对有市场需求但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困难的企业,要保障其信贷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2022年一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适当延期或展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受疫情影响企业与个人征信权益。
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做好“银税互动”工作,力争2022年“税银贷”较上年再翻一番。鼓励各驻市金融机构接入“供链融通”平台,提升银企融资对接效率。落实“一链一行”制度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发展。
2022年,在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指导下,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秉承“开放、融合、分享、创新”的理念,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为宗旨,持续为西安市大数据产业贡献力量。